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知识 > 正文

《幸福實驗室》:心理學節目中的人文關懷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20-11-9 14:41:52 人气: 标签:心理学知识

  近日,由雅迪傳媒、華熙生物、優酷聯合出品的真人實驗體驗類節目《幸福實驗室》在優酷平台上線。節目聚焦中國青年生活中的情感關系話題,通過心理科學實驗展示搭配專家解讀進行呈現,將心理學研究內容融入年輕人生活的現實場景,傳遞積極的生活態度,帶來新穎的觀看體驗。其中,節目採用的素人真實參與模式,能夠更加敏銳地洞察當代年輕人的社會情緒,並提供基於科學的心理指導,后收獲如潮好評。

  在現代社會中,快節奏都市生活容易帶來心理壓力或引發情感上的困擾。從節目模式上來看,《幸福實驗室》以積極心理學為創作基礎,每集聚焦一個生活、情感話題,在心理學專家的指導下,從世界知名學術刊物、論著中精選實驗並進行實踐,邀請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普通人參與。節目設置觀察室、實驗室雙重空間,採用單向玻璃進行無干擾式拍攝,記錄實驗參與者面對特定的情境流露出的自然反應,講述的內心感受。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所長方曉義等一眾心理學研究者共同參與節目策劃,提供學術指導與支持,並與其他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等一同在節目中對於實驗中的細節內容進行專業解讀,梦见包被偷引導觀眾以專業的旁觀視角完成實驗觀察。

  因此,《幸福實驗室》更可以看作一份影像化的經典心理學實驗庫。如節目中的失戀實驗源於心理學領域的“白熊效應”理論,實驗原型是由弗吉尼亞大學的丹尼爾·戈爾德和丹尼爾·威格納兩位學者發明於上世紀90年代﹔箱庭療法則最早由心理分析家多拉·卡爾夫於上世紀30年代末發展創立,90年代引入中國,目前成為一種流行的心理保健方式。可以看到,心理學領域各類科學實驗模式與專業,在節目中落地為具象化的表達與呈現。

  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心理學專家從學科專業視角出發,針對實驗中的現象與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結合實際講解心理學知識。由於不同參與者展現出的真實反應與心理狀態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折射出生活中所的真實困境,專家便以此為依托,展開貼合時代的話題探討,並以心理學學者的身份分享抵御焦慮感、獲取幸福感的專業經驗。於是,在充滿懸念的實驗進程中,觀眾從陌生到熟悉、從共鳴到認同,對節目中涉及的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幸福實驗室》不僅成為一次重新思考幸福的契機,更為觀眾提供了基於科學理論的指導與幫助。

  近年來,隨著科學類題材節目的不斷涌現,科學紀實節目的革新熱潮已經開啟。從《創新中國》到《你好,AI》,再到《幸福實驗室》,科學類題材越來越關注人文情感內容的表達,而科學概念與現實生活、影像語言的融合也變得愈發默契。如今熱播的這檔本土原創的科學紀實節目《幸福實驗室》,通過紀實手法勾勒出關於紀錄片創新表達的嶄新輪廓,在曾經的基礎上讓科學表達變得更可感可觸、更富有溫度,在中國紀實領域的革新道上邁出了扎實的一步。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